當前,黃淮海夏播玉米大部分已結束授粉進入灌漿期,東北春玉米正處于灌漿期,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期。因此,筆者團隊推出經過多年的調查結果——揭開影響玉米高產高效的4個方面“巨坑”,提醒大家“四不要”,希望能讓更多的種植戶實現低本高效。
01 不要迷信“高密度”,因為早熟又多抗的品種還沒有呢
說到玉米高密度種植,首先要先告訴大家幾個美國玉米的真相:
美國“玉米帶”耕地土壤有機質是4%-6%(土壤肥沃這一點就可使得美國玉米“理所當然”比中國玉米增產30%左右) 。
美國的“玉米帶”在玉米生長季節的降雨條件非常好,每個月平均100毫米左右(這一點是中國黃淮海、東北、西北三大區域都無法比擬的)。
據李少昆博士介紹,美國的土壤耕層深厚,一般耕深35厘米,可是中國的耕地耕深約20厘米左右(耕層淺對玉米的減產因素是20%-30%)。
據美國華人育種家張銘堂介紹,美國中西部的“玉米帶”是一年一季,4月底最低氣溫16℃左右開始,到9月初是“青枝綠葉”成熟(美國春播一季玉米,從播種到成熟130天左右,或者說從出苗到成熟約120天左右)。但是,9月中旬會土壤有10天左右的“印第安人的夏天”的特殊氣候,干燥的空氣很快就把植株和葉片的水分抽干,玉米籽粒的含水量很快到15%左右,干燥的玉米秸稈可以“直立不倒伏”一直到來年春天(中國似乎沒有這樣的條件)。
請注意:據2019年《河北夏播區玉米機械粒收質量及影響因素研究》一文的數據,116個品種籽粒平均含水率28.69%(而且,這還是比正常收獲期推遲7-21天收獲的數據)。
另外,據美國國家玉米種子協會公開的信息:美國玉米高產競賽參與者,90%以上都是分次施肥,折合每畝施入38-52斤純氮。
如此,種種條件都不能“對號入座”,我國的“高密度密植玉米”又該怎么走呢?
“也許,當前只有玉米栽培專家李少昆博士說的“最接近于真理”:今后的玉米密植和籽粒機收,品種的生育期縮短7天以上,并且籽粒收獲時含水25%以下。
所以說,在當前階段,目前市場上存在的黃淮海區域99%以上夏玉米品種而言,適當稀植,是為上上策。
留苗九寸遠,稀植更高產。
舉一個小例子大家就明白了:
你們家到飯店吃飯,100元的預算開支,同一家飯店同樣飯菜,你說“吃的又飽又好”是2個人,還是3個人呢?——同一地塊,同樣的施肥澆水,適當稀植好呢?還是“增密三分之一”好呢?
02 不要輕信“高產品種”的吹噓,因為審定的品種都是高產的
如果某人出售玉米種子,他(她)可勁地鼓吹某個品種多么高產,可以斷定,這個人只有兩種可能:要么是農業圈里的新手,要么在故意忽悠你(因為這個品種沒有可以夸獎的抗耐能力,只好吹噓高產)
因為,經過審定的玉米品種,都是比對照品種增產幾個點才得以通過審定。換一句話說,“不高產的品種”都是沒有通過審定而不能上市的。
如果你是個“有心人”,通過審定公告,你可以看出來“審定的品種,產量都差不多”,為什么呢?因為審定試驗程序中都是在同等條件下進行的,如果“某個參試品種”嚴重倒伏或者嚴重病害,它是“過不了關的”。
品種的優劣,取決于綜合抗耐能力。
產量的高低,取決于天氣(品種的綜合抗耐能力強,越能抵御不良天氣),也和種植者的科技素質成正比。
不論俗語的“三分種,七分管”還是“五分種,五分管”,都可以證明“管理的重要性等于或大于品種”。
同時,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的研究也證明,玉米品種對產量的影響(占19%)低于“天氣影響”(占27%)和“氮肥影響”(占26%),也就是說,“風調雨順”的年份,玉米的產量依靠氮肥,“天氣不良”的年份就是考驗玉米品種的綜合抗耐能力。
再換一句話講:你家玉米產量高,要么是你家的氮肥使用科學或者你的科技素質高而“管理到位”(同樣的品種也有差距),要么是你的品種綜合抗性強(特別是別人家的品種抗性差,“一強一弱”就是2倍的差距)。
且不說不同的品種“產量可以懸殊”,就是同一個品種的“產量差別也很大”:
比如,張三播種時用了60元偽劣復合肥,李四在大喇叭口期畝用60元尿素,李四就多收幾百斤。
再如,張三少打一遍藥,李四多打一邊藥,李四就可能增產幾百斤。
又如,張三遇旱等雨,李四遇旱主動澆水,李四就可以增產幾百斤甚至“一畝頂別人家二畝”。
…… …
在當前階段,黃淮海夏玉米中的優良品種是:能稀植,抗旱,抗兩種莖腐病,抗倒能力強,耐高溫,耐瘠薄,根系發達,矮稈且穗位低,必須“活稈成熟”(因為張吉旺博士研究,夏玉米晚收獲6天增產19.8%,這是幾乎沒有任何成本的“白撿二成產量”)。
品種的抗耐能力,越多越好。
同時,因為“任何一個玉米品種”都是有缺點的,都是有種植風險的。站在種植者的立場來講,同一地塊必須2個較好的品種進行“白加紅”種植,以化解種植風險,實現穩定增產。
千萬不要“賭”任何單一的某個品種(特別是種田大戶),因為某一品種的某一個缺點某年“突發”,你家遭受的損失是巨大的。而且,別人會“把你家的減產損失”當作幾百萬畝中的“萬分之幾”的小概率事件忽略掉。
所以說,同一地塊,“白加紅”兩個綜合抗耐能力強的品種種植,可以實現“異株授粉率70%”,授粉旺盛期重疊2-3天,延長授粉期2-3天,更加抗旱,更加抗病,更加抗倒,更加耐高溫,更加耐瘠薄,更加穩定增產(別人家越減產的時候,你家會越高產)。
△2個“白加紅”的種植試驗。
03 不要播種時大量施肥,因為“懶的代價”有點大
原因有以下五個:
夏玉米拔節到吐絲需要氮肥70%以上(每天吸收氮素是苗期的6倍左右)。
夏玉米前茬小麥或大蒜等作物,已經有了大量的磷鉀肥施入且當季利用不完可“一肥用兩茬”。
玉米有“蹲苗”利于高產的共識,不知道你播種時大量施肥“轟苗”圖啥呢?
植物根系有“趨肥”的特點,播種時“不用肥”或者“少用肥”,利于根系下扎,促進根系發達,更加抗旱,更加抗倒,也更加利于提高抗病能力。
筆者團隊搜集整理了“玉米用氮21年”全國科學院校的研究數據匯總,夏玉米畝用純氮30斤左右為適宜,可以分期施入,也可以大喇叭口期一次施入。
夏玉米一畝地幾十元的尿素,就可以“多打幾百斤糧食”,就這么簡單。
如果你“懶”,你想在播種時大量施肥完事兒,你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。
如同你平常的“一日三餐共吃9個饅頭”,忽然你開始“每天一頓飯,早晨吃下9個饅頭,中午飯不吃了,晚飯也不吃了”。如此下來,是“早晨吃了撐”(如同玉米幼苗扎根淺,節間拉長),“中午開始餓了”(如同大喇叭口期缺肥而玉米影響雌穗分化造成“禿尖”或“缺?!鄙踔痢翱斩挕保?,“晚上餓暈了”(如同玉米的早衰,粒重降低)
真正的科學做法有兩個:
一是只在大喇叭口期用幾十斤尿素;
二是土地肥沃的可以什么肥料也不用,僅僅在噴藥的時候加配“一補六”的微量元素(促進氮磷鉀的吸收)和大喇叭口期遇旱澆水(以水調肥)。夏播玉米不用肥,在邯鄲永年報農合作社,邢臺南宮祥云合作社,衡水冀州碼頭李鎮劉杰民已經采用多年,“不用肥”也比播種時大量施肥效益高。
04 不要忽視“防的效果”,因為預防可以“四兩撥千斤”
“病來如山倒,病去如抽絲”,所以,“三治不如一防”。
對于黃淮海區域的夏玉米,苗期的地老虎、二點委夜蛾、薊馬、灰飛虱、紅蜘蛛以及草地貪夜蛾、粘蟲等。粗縮?。ɑ绎w虱傳播病毒的病毒?。?、苗枯病、根腐病、褐斑病、真菌頂腐病、細菌頂腐病、莖腐?。ㄇ嗫菪汀案咕o腐病”和黃枯型“鐮孢菌莖腐病”),后期的的穗蚜,果穗的玉米螟、桃蛀螟、棉鈴蟲等多種病蟲害。
如果你等某種病蟲發生了再去“治”,不但造成了危害,而且效果也差。
還有干旱、鹽堿、倒伏、微量元素缺乏癥等,都直接影響夏玉米的高產高效。
“防的好”就可以增產幾百斤,“防不好”就可能損失幾百斤,里里外外就是“二畝頂三畝產量”和“三畝頂二畝產量”的差距。
因此,選擇玉米品種除了注意審定公告的抗病能力、抗倒能力的公示之外,還有注意其抗旱鑒定、耐高溫鑒定、耐鹽堿、耐瘠薄等綜合抗逆能力。這是基礎。
其次,注意購買品種至少要“中高檔次種子”或“高檔次種子”。因為,低檔次的種子根本不可能給你采取“2種殺菌劑+2種殺蟲劑+高檔成膜劑”大成本的。
請注意,夏玉米種子“越是售價低,越是高利潤率”——比如售價20元一畝的種子,他(她)在一個村子里銷售50畝地的,如果利潤率20%,這夠送貨車的油錢嗎。
再者,玉米出苗后噴施除草劑,可以每畝加配2-3元的菊脂類農藥全田噴霧,以消滅更害蟲的成本或蟲卵。
最為關鍵的是“二控八防”技術:
在玉米“五葉一心”和“七葉一心”,采用1種控旺劑+2種殺菌劑+2種殺蟲劑+1種“一補六”的多元微肥+1-2種多種成分的增產劑+滲透劑或增效劑等“8組合產品”,可以起到“一噴多防,事半功倍”的效果——如果干旱年份,可以將控旺劑減量使用(少量使用還會更加抗旱)。一般2次就萬事大吉了。如果多雨年份,建議在大喇叭口期畝用5元左右的3種殺菌劑加噴一次,預防頂腐病等中后期病害。
比如,江蘇徐州銅山區銘高家庭農場,幾百畝的玉米連續采用2年“二控八防”,經受了8級、9級大風而沒有發生倒伏。
山東膠州鋪集鎮林家村種田大戶李茂森,河北衡水景縣俊芳合作社,連續多年的“二控八防”,實現了夏玉米的“無災無害”,畝增產300斤以上。